轉載自
孤獨六講/蔣勳著 ISBN978-957522718-0
情慾 ●語言●革命●思維●倫理●暴力
【自序】 蔣勳
我可以孤獨嗎?
我常常靜下來問自己:我可以更孤獨一點嗎?
我渴望孤獨:珍惜孤獨。
好像只有孤獨,生命可以變得豐富而華麗。
我擁抱著一個摯愛的身體時,我知道,自己是徹底的孤獨的,我所有的情慾只是無可奈何的占有。
我試圖用各種語言語人溝通,但我也同時知道,語言的終極只是更大的孤單。
我試圖在家族與社會裡扮演一個圓融和睦的角色,在倫理領域與每一個人和睦相處,但為什麼,我仍然感覺到不可改變的孤獨?
我看到暴力者試圖以槍聲打破死寂,但所有的槍聲只是擊向巨大空洞的孤獨回聲。
我聽到革命者的呼叫:掀翻社會秩序,顛覆階級結購!但是,革命者站在文明的廢墟喘息流淚,他徹底知到革命者最後宿命的孤獨。
其實美學的本質或許是 ─ 孤獨。
人類數千年來不斷思維,用有限的思維圖解無限的孤獨,注定徒勞無功吧。
我的《孤獨六講》在可懂與不可懂之間,也需無人聆聽,卻陪伴我度過自負的孤獨歲月。
我的對話只是自己的獨白。
2007/7/21
******************************************************************************
情慾孤獨孤獨沒有甚麼不好。
孤獨變得不好,是因為妳害怕孤獨。
對青春期的我而言,孤獨是一種渴望,可以讓我與自己對話.......
他一直在出走,因為作為一個社會心靈的思考者,他必須保有長期的孤獨。
生命裡第一個愛戀的對象 應該是自己,寫詩給自己,與自己對話,在一個空間裡安靜下來,
聆聽自己的心跳與呼吸。
語言孤獨每個人都在說,卻沒有人在聽。
準確的語言本身是一種弔詭,我們用各種方法使語言越來越準確,語言就喪失了應有的彈
性。
有時候 你其實不是想問什麼,而是要 打破一種孤獨感或是冷漠。
當語言不具有溝通性時,語言才開始有溝通的可能。
革命孤獨革命者迷戀自己年輕時候的潔癖,而且深信不疑。
革命是對自己的革命,所要顛覆的不是外在的體制或階級,而是顛覆內在的道德不安感。
為什麼革命者都是失敗者,因為成功的人走向現世和權力,在現世和權力中,他無法再保有
夢想。
古今中外的革命者,都是詩人,他們用血淚寫詩,他們用生命寫詩,他們所留下得不只是文
字語言的美好,更多是生命華貴的形式。
暴力孤獨暴力會因為被掩蓋而消失嗎?我不認為。
如果暴力是一種野蠻,我們的矛盾即在於 人一旦沒有了野蠻和暴力,反而開始失去生存的
力量。
暴力往往不是一個 單純的動作,暴力本質呈現的是,人性複雜的思考。
在文明的社會裡,暴力看起來不像暴力,卻又確確實實地使人受害。
我們經常用 不同的暴力形式待人,打罵是最容易發現的暴力,對人的嘲諷是暴力,對人的
冷漠是暴力,有時候......
母親對孩子的愛也是暴力。
暴力的形式 會偽裝成另ㄧ種情感,唯有認知道這一點,暴力美學才有可能碰觸到更根本的
問題。
思維孤獨所有哲學的思考者都是孤獨的 ─
不可思議,認知了自己思維的有限性,不可思議,因此懂了宿命的孤獨。
習慣結論的社會,不容易有思維的快樂,也往往也不會有孤獨的快樂。
思考者,要有能力承擔孤獨。
孤獨是ㄧ種沉澱,而孤獨沉澱後的思維是清明。
倫理孤獨倫理不總是那麼美好,倫理缺憾的那個部分,以及在倫理之中孤獨的人,我們要如何看待?
哪吒對抗父權權威到最後,覺得自己之所以虧欠父母,就是因為身體骨肉來自父母,所以他
自殺,割肉還父,割骨還母。
孤獨的同意詞是出走,從群體、類別、規範裡走出去,需要對自我很誠實,也需要非常大的
勇氣。
對於倫理的思維,還是要回到絕對的個體,當個體完成了,倫理才有可能架構起來。